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(MPA)专业学位项目简介

发布者:郭源泉发布时间:2025-08-27浏览次数:162

一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(MPA)专业学位项目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,是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是国家“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项目,是教育部、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,是全国第三批公共管理硕士(MPA)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之一。

自2005年成立以来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(MPA)教育中心依托学校经济、法学与管理学科的交叉优势,形成了以“五大”融通育人特色“五大”培养方向引领“五大”培养模式支撑“五大”保障体系护航的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,现已发展为集人才培养、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教育平台。公共管理硕士(MPA)专业学位已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受考生欢迎、最具发展潜力、最有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之一,共培养近2000名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,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。

二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(MPA)专业学位办学特色

(一)五大”融通育人特色

1.“经法管”主干学科交叉育人融通。依托学校“经济、法律、管理”三大A类学科平台,将经济学的理性分析、管理学的实践操作与法学的规范意识有机结合,培养学员跨学科思维模式。

2.MPA“周末班”与“集中班”培养模式融通。集中班”采取每学年2-3次、每次9天(两个周末+5个工作日)的集中校内授课模式;“周末班”采取一个月2-3次周末上课的授课模式。

3.全日制MPA与非全日制MPA办学模式融通。我校同时招收全日制MPA与非全日制MPA兼顾全日制MPA与非全日制MPA两种培养模式的特点,复试调剂阶段全日制可转非全日制,教学过程非全日制MPA可跟读全日制MPA课程,通过案例调研等方式,促进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互动交流与资源共享。

4.教学与省级、国家级竞赛协同融通。构建“教学—案例—研究—竞赛”一体化的育人路径,通过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、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生案例大赛等,提升MPA教育的实践导向与创新能力培养,提升学员政策洞察力、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。

5.数智化的教育资源多元融通。推动数智化教学生态重构,推进数字课程资源建设,搭建线上教学的微视频库、案例库等“五大库”;同时,通过行业导师、兼职教授、讲座教授、双导师模式,以密集方式将理论前沿、实践前沿传授给MPA学生。

(二)“五大”培养方向引领

录取入学后,设置五大培养方向,便于学员根据工作实践、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等灵活选择。

1.政策领航(行政管理方向):专注于公共政策制定与政府管理创新,开设政策分析、公共事务管理等课程,助力突破行政壁垒、优化政府治理模式。

2.民生守护(社会保障方向):聚焦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民生福祉提升,涵盖社保政策、福利管理等课程,守护社会公平与民众安康。

3.人才驱动(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向):精研人才选拔、培养与激励机制,开设领导力开发、绩效管理等课程,赋能组织活力与人才成长。

4.智慧筑城(城市管理方向):探索城市规划、智能交通与环境治理,开设智慧城市、城市经济等课程,点亮城市未来与宜居生活。

5.韧性与智慧保障(应急管理方向):专攻突发事件应对与风险防控,涵盖危机管理、应急救援等课程,筑牢社会安全与稳定防线。

(三)“五大”培养模式支撑

1.“政策+工具”导向的课程(Policy Oriented Curriculum

精耕公共管理领域,课程体系覆盖上述五大培养方向,为学员筑牢专业根基。同时,引入大数据、AI等数智工具,使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,会运用先进工具和思维应对管理挑战。

2.开放学习环境(Open Mi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

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,与香港浸会大学等境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,让学员有机会体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模式。在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中,引导学员多维度剖析公共问题,激发创新思维,塑造学员在全球化语境下解决复杂公共事务的能力。

3.领导力与人脉拓展(Leadership Networking

依托学校和学院经法管学科校友优势,搭建多元交流平台,举办各类行业峰会、学术研讨、校友联谊活动,汇聚政府官员、企业领袖、学界专家等各方精英,拓展人际资源,丰富社交资本,拓宽职业发展路径,为未来职业征程筑牢关系基石。

4.实践引领发展(Comprehensive Practice Training

通过案例调研、实践项目等多种教学手段,让学员在调查研究中领悟基层治理的现实困难和矛盾冲突,鼓励学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判。通过亲身参与调研和政策研究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培育更为全面和实用的公共管理技能。

5.聚焦青年未来塑造(Youth Focused Future Building

通过职业发展规划等系统的课程设置、实践教学和专业指导,帮助学员在组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,能以扎实的专业知识、卓越的管理能力、深厚的人文智慧和创新的思维模式,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(四)“五大”保障体系护航

1.师资保障:名师领航,学术与实践双轨赋能

(1)理论前沿与实务前沿兼顾的导师团。导师团队既包括学校“经法管”主干学科的优秀教授团队,也包括财政、统计、宣传、税务等党政部门的实务专家和管理者。

(2)国际化导师矩阵。定期邀请包括香港浸会大学、俄亥俄州立大学、韦恩州立大学等境外学者和学校“文澜学者”开设座谈、讲座。

2.平台保障:公共管理学科群与优势智库平台,支撑MPA教育质量

(1)拥有公共管理、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;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(全国财经类高校首家,2011),涵盖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
(2)拥有国家级智库平台“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(养老)”,以及城乡社区社会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,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就业与创业研究中心”、“湖北省重大风险防范与应急能力研究中心”等4个省级智库平台。

3.研学保障:多维场景,构建沉浸式学习生态

(1)多基地研学实践。包括神农架林区党校、共青团北海市委员会等。MPA中心每年新增签约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以上。

(2)注重产学研相结合,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。拥有5个校地共建智库平台,包括湖北健康老龄研究院(与省卫健委、省医保局共建)、湖北省应急能力现代化研究中心(与省应急管理厅共建),为学员的产学研融通提供支撑。

4.案例调研保障:扎根实践,打造实战型教学范本

(1)原创案例开发。鼓励MPA学员积极参与各级案例大赛。建立深度调研资助制度,导师带领学员深入基层完成专题调研,为学员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素材和经验,轻松毕业不再难。

(2)以赛驱动MPA学科竞赛育人与教学相长。三位一体案例教学模式提升MPA教学实效,为获得各级案例大赛奖励的团队提供丰厚奖金,2023年获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。

5.教学质量保障: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与动态优化机制

(1)前沿课程与多元教材,构筑知识新高地。张广科教授团队牵头的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》入选全国首批MPA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计划(2023)。

(2)科学教学计划,护航学业全程。提供科学教学计划和提醒机制,助力学员两年完成课程。采取网上评教、实习单位反馈、用人单位回访等多种机制,保障培养质量。

(3)制度+评审双维管控,严守学术成果生命线。制定学位论文开题管理、撰写规范、双盲评审等全链条制度文件,实行“论文质量与导师资格挂钩”机制。

三、报考指南

(一)报考条件

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;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(专科)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,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。

(二)招生计划

2025年全日制MPA招收40人,非全日制MPA招收164人,2026年实际招生人数以学校当年下达的招生指标数为准。

(三)学习方式及学制

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(MPA):基本学制为2年,需全脱产在校学习。

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(MPA):基本学制为2年,学习年限为2—4年,需在职不脱产方式在校学习,录取后可自行选择周末集中的学习方式。

(四)学费标准

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(MPA):学费为3.5万元/年,按两年分别缴纳。

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(MPA):学费为3.5万元/年,按两年分别缴纳。

(五)报名

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。

1.网上报名要求

(1)网上报名时间为每年10月。

(2)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”(https://yz.chsi.com.cn) 完成网上报名程序。

2.网上确认

(1)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。

(2)报考“退役大学生士兵”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《入伍批准书》和《退出现役证》。

(六)初试

1.考试科目:①管理类综合能力;②英语(二),共计2门。

2.考试科目时间安排:每年12月。考试方式均为笔试,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。

(七)复试

1.复试在初试的次年4月左右进行,实行差额复试。

2.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(具体分值以复试通知为准)。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、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知识、英语(听力和口语测试)及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试等。

3.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,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公共管理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。

四、招生联系方式

1.中心网站:http://mpa.zuel.edu.cn;

2.办公电话:027-88046295;

3.通信地址:武汉市武珞路114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中南楼804室;

4.招生咨询QQ群:641207529;


请有意向报考我校MPA的考生完成调查问卷https://www.wjx.cn/vm/h4f8Okh.aspx